樊振东复出赛场零封林诗栋,乒超新老对决引发风波,小动作刷爆全场
午后的厦门奥体中心外头还闷着一股潮气,体育馆内却早被各队球迷塞满了,就差把挂旗子都挂到屋顶。这地方,平时来都是休闲锻炼的阿姨大爷,今天一下蹦跶进来好几拨喊麦小年轻——大多冲着一个人来的:樊振东。
说实在的,自打巴黎奥运会摘下那块男单金牌,“小胖”就像被谁调了静音键似的。微博上、贴吧里、家门口踢毽子的老头子群里,全都嘀咕:“人去哪儿啦?”一会儿说退役了,一会儿又冒出来说人家去德国赚钱,6月刚刚签了萨尔布吕肯——消息来的那天,一个街边奶茶店老板娘都乐呵呵拉着客人讲,“樊振东这孩子路子野得很,咱上海队保不住了。”
时间掰着指头一天天过,魏桥这边王楚钦带着队六连胜风头压顶,女团深圳大学也两场全胜,人气不打折。但真正把球迷盼急了的,是上海地产碰上黄石基地,前奥运冠军对阵刚登顶的“世界一哥”林诗栋。这俩人说起来八竿子打不着:一个快二十岁了凭一腔热血拿下男子历史最年轻世界第一,一个隔三岔五就悬停新闻里晒奖牌晒笑容,名气和实力都不是一条线。偏偏比赛日撞上,厦门馆外地道福建小吃摊也蹭上热度,三明治和豆干卖得比足浴店还忙。
第一阶段刚卷过一波热潮,各家排名见个大概。现在又有这么一场火星撞地球式对决,有的人路边摔碗掷签,有的人系围裙开直播,但大多数还是捏着票进馆,心里那股比小孩等盲盒还急的劲儿,“到底谁赢谁输啊?”
正午刚过,开场音乐还没放完,现场已经先高潮一波。林诗栋小伙子,头发扎个短辫,赛前还跟队友说着黄石当地俚语,自带少年气质。他这一登场,前排有个山东大哥抽着玉溪叨咕:“这小子动作太飘了,又是滑步又是扯拉,能不能抗住?”结果第一局上来林诗栋完全不像新兵蛋子,攻防节奏快得像鹦鹉学舌,“你来我往”的戏看得人脑壳发麻。
但樊振东就是老辣,刚开头正手失误多点,落后三分没着急,愣是一分一分啃回来,瞧着跟街头溜冰似的,后场脚步轻飘飘。林诗栋10-7领先,边上教练喊得嗓子都冒烟,他自己却下意识揉了下球板——福建口音冒出个,“慌啥!”没过两回合,比分被追到10平,有观众席上的老太太当天穿了花衬衫,边拍边喊“小胖牛哇!”最终樊振东12-10抢下。
第二局林诗栋有点恼了,下手也狠,连着跨步拧拉,把小胖推着打。比分刷得飞快,双方7-7、10-10的拉扯,有记分员因为紧张硬是数漏了一个球。几次球台边樊振东顺手就给球递给对方,林诗栋虚晃一拍,结果又被经验老到的樊振东12-10险胜。
到第三局,更像巷口下棋师傅斗气:动作都不大,落点刁钻。6-6、8-8、9平,你追我赶。有球迷跟记者抱怨,“林诗栋前两板快到像没喝早上咖啡,但一拉相持又被小胖绊住了。”最后关键球,樊振东一记长下旋,林诗栋反应稍慢,被11-9收走。
赛后现场气氛没降温,裁判刚吹结束铃声,樊振东没着急撤,弯腰沿着台面一颗颗捡球,动作缓缓慢慢。媒体席里有摄影师凑近了拍,“运动员能自己捡球的不多,这得什么心态!”他那天捡了十四颗,有一颗卡在桌腿底下,还得四仰八叉伸手够半天。有认识樊振东的老上海球迷翻起朋友圈照片,噼里啪啦数:“以前他赢了就帮队友收球,连拖鞋都能顺手递回去,这人是真不娇气。”

但球迷有点“失魂”:只打前两阶段,就要飞德国参加德甲联赛了。这事搁鞋摊老板那都能听一个下午。“这赛程撞车,兄弟们都盼他多打一场,但人不能分身嘛。”双方俱乐部、乒协也一起发了声明,“全力保障小胖(樊振东)竞技需求”。厦门本地一位出租司机抖着闽南语感慨,“咱球迷是苦命,熬夜追德甲直播,喝咖啡抵困,那是没办法的。”
其实“出国踢球”这茬,以前大多是外援来国内“镀金”,谁能想到自家主力成了世界桌坛活招牌。邻馆大妈路过还能咕哝:“人家这球技在德国都能卖断货。”有趣的是,俱乐部楼下常驻几个陪练哥,原先咖啡馆里撑死聊几句王励勤,现在张口就能讲一晚上德甲规则,俨然成为社区谈资新宠。
林诗栋这边,小伙子尽管输了,却也没灰心。厦门晚上的烧烤摊上,球员换下球衣,边吃边讲段子。林诗栋半夏季就该去理发了,还嚷嚷着队友下次约个正宗鲟龙鱼火锅,说“老哥(樊振东)毕竟阅历多,我这毛孩子还得熬。”
球迷盼的不是单场胜负,更多是新老传承。也许有的人记得赛后握手,有的人更关心谁能首发,但真正的风景,是这些比赛外的小细节和人情味。场地外小摊贩还在晒太阳,球迷手里的烤螃蟹和啤酒都见底,厦门街头沉闷的空气被一场球搅得头晕眼花。
免责声明: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,仅供学习交流,不构成定论或权威参考。
文 | 娱签儿

编辑 | 娱签儿
“文内所有信息皆出个人媒体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