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产品展示 >

产品展示

五度流拍终于找到下家!曾经的“光伏第一股”,为何成烫手山芋?

曾经的“A股光伏第一股”亿晶光电,如今正经历至暗时刻:控股股东2亿股(占公司总股本16.9%)即将被司法拍卖,实控人面临清零退场;

2024年巨亏20.9亿元,两大电池基地全线停产;15起诉讼缠身,涉案金额超1亿元。

其股权曾五度流拍,市值从30亿缩水至33亿,投资者在股吧疾呼:“谁来接盘这个烫手山芋?”

而三位呼和浩特国资背景董事的空降,似乎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。

1亿诉讼与58亿担保黑洞

亿晶光电的子公司近期新增4起诉讼,涉案金额近5000万元,累计未结案件达15起,全部为被告身份,总涉案金额约1亿元。

这些官司只是冰山一角。

控股股东唯之能源因母公司勤诚达地产的债务违约,背负58亿元担保债务,导致所持股份被轮候冻结,最终走向司法拍卖。

若剩余2亿股拍卖成功,唯之能源将彻底退出,公司十年内第三次易主。

业绩雪崩

2024年,亿晶光电营收34.78亿元,同比腰斩,净利润巨亏20.9亿元,亏损幅度同比扩大3192%。

今年一季度继续恶化:营收再跌39.5%,亏损5314万元,货币资金缩水31.73%至10.49亿元,而有息负债飙至25.52亿元,资产负债率高达92.8%。

更致命的是,常州基地5GW PERC电池和滁州7.5GW TOPCon电池产线已全面停产,组件产能利用率仅40%。

公司虽称“可外购电池维持组件生产”,但产业链断裂的短板暴露无遗。

对赌失败、地产商入局与103亿豪赌

亿晶光电的危机早有伏笔。

2011年借壳上市时,创始人荀建华签下严苛对赌协议,却因欧美“双反”政策导致2012年巨亏6.88亿元,最终被迫出让控制权。

2017年,地产商勤诚达以30亿元接盘20%股权,试图跨界抄底。

2022年行业高光时刻,公司激进押注TOPCon技术,宣布斥资103亿元投建滁州项目,但仅一年后,行业产能过剩致TOPCon电池价格暴跌40%,扩产反成“绞索”。

十年五换帅,90后董事长临危受命

管理层动荡进一步削弱抗风险能力。

2025年1月,董事长刘强等三名高管同日辞职,这已是公司十年内第五次权力更迭。

接任者陈江明是一名“91后”前董秘,并无行业技术背景,其快速晋升被质疑为控股股东“过渡安排”。

与此同时,三位呼和浩特国资背景人士戴苏河、赵争良、霍智义被提名为董事,引发国资接盘猜想。

资本冷眼与国资入场信号

市场对亿晶光电的信心早已崩塌。

2023年至2025年,其股权经历五次流拍,起拍价从5.34亿元腰斩至1.14亿元仍无人问津。

今年2月,5469万股(占总股本4.61%)经两次流拍后,最终由厦门国资背景的深圳禾勤投资以抵债方式接手。

剩余16.9%股权若再遭冷遇,公司控制权将陷入长期悬空。

行业绞杀

技术掉队与全链条亏损!

亿晶光电的溃败是行业血腥洗牌的缩影。

其多晶硅路线被单晶技术淘汰,毛利率仅3.2%,不及隆基TOPCon电池的零头。

2024年光伏产能过剩达1000GW,需求仅480GW,二线企业普遍陷入“全链条亏损”:P型电池价格跌24%,N型TOPCon跌40%,行业平均毛利为-10%。

而亿晶光电的研发投入长期低于头部企业,N型技术产业化进度滞后,市场份额被加速蚕食。

自救路径

破产重整或国资托底?

呼和浩特国资的入场被视作关键变量。

若地方城投接盘,可参照厦门建发集团重整无锡尚德的模式,注入资金并推动技术升级。

另一路径是破产重整:通过债务延期、减免或债转股减轻负担,但需债权人会议表决及法院批准。

无论哪种方案,重启停产产能都是当务之急。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
然而2024年全行业超20个项目终止或延期,产能复苏希望渺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