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不到,暑假刚刚开始院线就发生了一件怪事。
中外大战,寡姐vs陈思诚。
看到这俩名字同时出现,感觉次元壁都被打破,而这场票房之战正在发生。
截止到发稿前,《侏罗纪》6天的票房已经来到3.1亿,而《恶意》3天票房尚未破亿,但最终预测已经从2亿涨到了3亿一路逆跌。
两人一前一后,拉响了暑假第一站。
一边,是寡姐脱离漫威之后,加入的又一个大IP,回归普通人身份却依然执行危险任务。
另一边,陈思诚率领团队卷土重来。
依然是犯罪,依然是复仇,而陈思诚身兼编剧与监制掌控大局,随着话题发酵,还能逆跌多久?
《侏罗纪世界:重生》vs《恶意》,到底谁能笑到最后?
第一时间看完两部电影,我的结论十分清晰,一个烂到家,一个依然精彩。
胜负早就在评论区分出来了。
一、《侏罗纪世界重生》
挂羊头卖狗肉,美式样板戏又来了
先说寡姐这部新《侏罗纪》,不能说太烂,只能说系列最差。
作为重启之作,本以为这部新片能在剧情上玩出什么新花样,或者有什么重构世界观的野心。
结果就是纯圈钱。
先看这个海报,寡姐在人物正中央,占据最显眼的位置,对吧?
当然,寡姐在片中肯定是主角。
然而海报中你没有注意到的地方,右下角的这一艘橡皮艇。
他们不止戏份占比很高,甚至单独分开了一条副线!
主线故事乏味至极。
作为雇佣兵的寡姐,被医药公司指派去一座孤岛采取恐龙血液,分别是沧龙、泰坦巨龙、风神翼龙。
然后,医药公司甲方,科学家,和寡姐的雇佣兵小队就出发了。
又是科学家,又是雇佣兵,又是丛林,又是找东西.....
从90年代到现在,好莱坞的商业片最典型的套路概莫能外,光是看个开头就知道结局。
无非就是折损了几个人,最后甲方反转了,雇佣兵觉醒了,东西拿到了,结局嗨皮了。
或许是知道观众对美式样板戏太乏味了,于是编剧大笔一挥,又加入了另一条副线。
而这条副线更离谱,也更经典——
美式伐木累!
没有任何预兆和铺垫,一家人就出现在海面,与沧龙正面交战。
本以为这就是开场的炮灰,没想到竟然是电影的主角。
这一家人被寡姐拯救后还在不停嘴炮,埋怨别人,执行任务时甚至屡次阻挠,执意让寡姐终止任务,把自己送到岸边。
人家明明救了你还要听你逼逼叨?
聒噪、无理、以自我为中心,把角色塑造失败发挥到了极致。
这也是电影差评的主要来源之一,不少人表示这家人直接死了都没人在乎。
然而,他们不止没死,还被单开了一条故事线。
上岛后,明明与主角寡姐分开了,明明都死了也不影响剧情,但电影还是要跟在他们一家和寡姐中反复横跳。
我们都是来看寡姐的,谁要看你伐木累啊?
伐木累一家浪费了1/3时长,寡姐那边也不给力。
沧龙明明打的中还墨迹,泰坦巨龙纯白给,风神翼龙也就是低配夺宝奇兵。
任务毫无惊险度,就这么一直水到了最后boss变异龙。
boss刚出场还气场拉满,当观众以为会有什么血脉偾张的世纪大战时,配角“刀锋哥”用将变异龙引诱在丛林深处,镜头一转——
刀锋哥就全须全尾出来了。
刀锋哥怎么出来的?是逃脱了还是把boss打败了?最起码让霸王龙跟它打一场吧?
不好意思,没有交代。
这是第一部连boss都没下文就结束的侏罗纪电影。
所有的恐龙就像是吃了缓慢剂,动作慢悠悠,只会隔岸狂吼,遇上伐木累一家的霸王龙更是离谱。
追也追不上,咬也咬不到,最后被只有自己膝盖高的石头限制了去处,溜了。
侏罗纪系列最差的霸王龙!
至于什么人龙大战,双龙对决,什么场面都没有。
整部电影的尺度就像是少儿科教片,恐龙与人类签署“互不伤害条约”,你追我,我追你,但是大家和平共处。
所谓恐龙的压迫感,荡然无存。
我到现在都想不通,2米高的苞米地是怎么藏住14米高的泰坦巨龙的?
二、《恶意》
话题性拉满,三重反转,陈思诚还是玩弄网络的高手
再说《恶意》,不能说惊喜,但绝对是物有所值。
我一直强调陈思诚是嗅觉最灵敏的商业导演,他最清楚观众最想看什么,什么剧情什么话题能够引起网络传播与争论。
而这部《恶意》就是陈思诚理念的集大成者。
冥冥中似有注定,《恶意》的剧情也分为三段,但没有伐木累稀释主线。
故事说的是某医院发生命案,患癌的女儿与护士在母亲的面前双双坠楼。
而作为唯一目击者,母亲一口咬定是护士将女儿推下楼。
媒体马上跟进,作为栏目记者的“叶攀”(张小斐饰)第一时间采访了母亲,虽然也曾怀疑过真实性,但在流量与高层压力之下,还是将盖棺定论的文章发送了出去。
而后就是千夫所指,流量爆炸,各种自媒体引爆了一场暴力狂欢。
结果呢?
当然不是这样的。
随着警察调查跟进,事件反转,母亲身上的疑点开始增加。
原来她早就与护士有过冲突,而且已有身孕,似乎是想要用腹中的新孩子来代替女儿。
真相大白,又是一轮流量爆炸,刚才还怒骂护士的媒体号们,立马变了副嘴脸纷纷倒戈。
但最终的结果真的是这样吗?
很显然,这也只是其中一个小反转而已。
作为《恶意》的编剧,陈思诚把剧本打磨到了极致。
100分钟全程无尿点,可以说每一个镜头,每一段台词都有必须存在的意义。
而不断穿插女主的闪回,在结局的第三重反转中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让观众能够恍然大悟,将一切故事都串联起来。
在保持高节奏的叙事之余,陈思诚也尝试与社会对话。
媒体的公权力范围在哪里?他们是否拥有社会事件的解释权?
而面对非黑即白的网络环境,媒体在背后的运作与抉择,更是揭开了自媒体不为人知的一面。
这注定是一部充满话题性的电影。
在被自媒体围剿的今天,《恶意》直接了当展示了自媒体在面对社会事件时的具体运作,真相与谎言之间,掺杂着太多主观臆断与利益纠缠,绝对不是分出“对”或者“错”那么简单。
和当年的《消失的她》一样,《恶意》上映后肯定会引起一阵舆论风波,毕竟剧情所涉及的,正是我们此时此刻正在经历的。
当然也是有问题。
陈思诚对观众的过度谄媚,对下沉市场的过度融合,导致电影工整有余,但匠心不足。
你能明显感觉出某些情节,某些台词就是为了未来的反转,甚至有些刻意,在悬疑性不足的情况下,很多反转的姗姗来迟也显得节奏滞涩。
但整体下来,《恶意》依然对得起它商业片的类型,完整性很高,只是看你喜不喜欢陈思诚这一挂。
最后
当然,以上只是一家之言,仅供参考。
如果你对剧情没要求,不会纠结逻辑和角色塑造,只想看大恐龙,那《侏罗纪世界:重生》也能满足。
特效好,实景拍摄,还有寡姐就够了。
而《恶意》几乎没有大场面,只有不断反转的剧情,相较于《侏罗纪》的幼儿向,《恶意》又显得有些矫情。
这是两部完全不同的电影,但比起华而不实的《侏罗纪》,至少《恶意》看过后还能跟朋友聊聊。
——全文完。